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5题)
1. B

2. A

3. D

4. D

5. A

6. C

7. C

8. B

9. C

10. B

材料
11. B

材料
12. A

材料
13. D

材料
14. C

材料
15. D

案例分析 (3题)
材料
16.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本课教学中教师从“单于利用什么时机劝降”以及“卫律、李陵如何劝降”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苏武的形象特点,这一行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培养其自主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课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铺垫出深入文本的主线,同时也借助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首先,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表达不够深入。阅读教学中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需要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多次品读赏析的次数有限,未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的个性化体验。 其次,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是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教师讲解“卫李劝降”这一事件中,更侧重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对于语言表达分析相对浅显。 最后,问题设置不具有针对性,过于简单宽泛,忽略了文学作品中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深度体验十分重要,而这种深度体验需要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进行铺垫。教师在授课中对于“单于利用什么时机劝降”“卫律、李陵如何劝降”的设问过于简单、笼统只围绕故事进行梳理,而没有深入研讨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与语言技巧。

材料
17.
错别字:第③段“如愿以尝”应为“如愿以偿”“隽刻”应为“镌刻”,第⑤段“巨烈”应为“剧烈”。 第④段病句:老马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无法登上那几座日思夜想的雪山。但是他探索世界种子宝库的努力却从未停止。 可改为:虽然老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无法登上那几座日思夜想的雪山。但是他探索世界种子宝库的努力却从未停止。

教学设计 (3题)
材料
19.
教学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韩愈和《师说》的相关文学知识。 ②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③学习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③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对文言议论文的学习兴趣。 确定依据: ①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阅读鉴赏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特色,理解作者韩愈的师道观念。 ②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古代议论性散文,本文表达了韩愈对中唐时期“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的严厉批判,阐明了教师的意义和作用,重新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展现了作者对从师求学的思考。教学本文,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③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文言议论文有所了解,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了解还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