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考生回忆版)

单项选择题 (15题)
1.

教学《鸿门宴》,教师向学生推荐表达司马迁发愤著述《史记》的强烈愿望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 )。

A.
 
《报任安书》
B.
 
《与朱元思书》
C.
 
《答李翊书》
D.
 
《答司马谏议书》

2.

教师围绕“良臣与贤相”开展专题教学,指导学生梳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

A.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B.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C.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

鉴赏《长恨歌》时,教师指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古代诗词的常用题材。下列诗句运用了该题材的是( )。

A.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4.

在高中语文“走进成语故事”的主题学习中,学生发现很多成语都出自古文。下列成语的出处,正确的是( )。

A.
 
锲而不舍(《师说》)
B.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水落石出(《游褒禅山记》)
D.
 
晨光熹微(《滕王阁序》)

5.

学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色彩类词语的象征意义,下列适合的是( )。

A.
 
背部和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鱼皮光滑漂亮
B.
 
天气渐渐暖和了,柳树枝头已经绽出了鹅黄色的嫩芽
C.
 
青春应当是鲜红的,永远地鲜红——生命只属于这样的人
D.
 
绿幽幽的竹园,绿生生的瓜,绿油油的菜畦,绿翠翠的豆荚

6.

开展“节日文化”专题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表现节日习俗的语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
B.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C.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D.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7.

学习《师说》,教师讲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相”的意义,下列语句中的“相”与之同义的是( )。

A.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B.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D.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8.

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教材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下列适合的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B.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C.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

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林黛玉的电影剪辑视频,组织学生围绕影片内容讨论林黛玉的形象。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下列正确的是( )。

A.
 
电影剪辑内容有跳跃性,不便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B.
 
准确再现了课文人物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C.
 
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
D.
 
借助情景再现,为学生走进文本拓展了想象空间

10.

教学《雷雨》,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下列适合的是( )。

A.
 
阅读课文,概括剧本的故事情节
B.
 
列出表格,梳理全剧的矛盾冲突
C.
 
拓展延伸,总结悲剧的共性特征
D.
 
反复朗读,品味不同人物的对白

11.

在探究中外文学的作品题材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推荐中外吝啬类讽刺题材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 )。

A.
 
《简·爱》与《彷徨》
B.
 
《哈姆雷特》与《茶馆》
C.
 
《老人与海》与《西厢记》
D.
 
《儒林外史》与《欧也妮·葛朗台》

12.

教研组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展开研讨,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应该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注重积累文学鉴赏经验
B.
 
应该引导学生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C.
 
应该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且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
D.
 
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13.

语文组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围绕“把握好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研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创设生动的语文课堂情境
B.
 
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整合多元语文教学资源
C.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与学的方式和过程
D.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在线开展混合式语文学习

14.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故都的秋》的“学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有什么道理?”下列对编者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引导学生欣赏故都秋天的独特美景
B.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日常生活
C.
 
引导学生探究作品蕴含的文化传统
D.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作背景

15.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烛之武退秦师》中,附有一幅春秋列国形势简图。下列对该图主要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B.
 
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D.
 
有利于学生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案例分析题 (3题)
材料

案例: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完成第16题。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建筑九个方面的特征,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到关于中国建筑的图片、图书和视频等资料。同时,我们初步讨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但大多是实用层面。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中国建筑的“生命文法”,也就是建筑的文化内涵。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喜欢土木材料。土木让人感到温暖,石头、水泥则让人感觉生硬冰冷。

师:谁来谈谈对“土”的感觉?

生:土地是生命之源,大地是“母亲”,就连我们自身也是大地创造的。

师:何出此言?

生:“女娲造人”啊,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就是古人对土地孕育生命的敬畏。

师:中华民族以农业立国,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土木比石头更有生命的温度。我们生活在土木房屋里,其实依然身处自然当中。那么,传统的东西方建筑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西方建筑往往很高,多层式;中国建筑多是平面结构,四合院式。

师:采用四合院式的平面结构,有什么原因吗?

生:我们过多地依恋大地,对大地母亲难舍难分。

师:好。谁来谈谈关于中国建筑雕刻的认识?

生:我搜集了好多建筑中的“三雕”艺术品。(向全班展示“三雕”图片)我把它们做了简单分类:花鸟树木、历史故事、现实生活。

师:分类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理解它们的寓意。

生:“喜鹊登梅(门)”展现了人们对喜事的盼望,总想让生活充满喜庆、欢乐。还有“竹报平安”“五谷丰登”等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师:这些都是以农耕为中心的大地文化,表达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生:“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它们就像历史教科书,教育后世子弟。

师:是啊,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

16.

问题:

16.(1)评析“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教学意图。(10分)

(2)教师要求学生“谈谈关于中国建筑雕刻的认识”,评析该教师相关教学环节的优点和缺点。(10分)


材料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面对风险的勇气

①人生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风险,但风险不能减缓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我们要战胜的不是风险,而是面对风险时的畏惧与退缩。

②一名钻石商人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原石,他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但他们都不愿动手。不是怕自己经验不足,技艺不够高超,而是畏惧未知的风险,害怕会损坏这块传世之宝的价值。而年轻的徒弟,在老切割师的经验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技艺和勇气,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任务。他并不是赢在技艺,而是赢在勇气,敢于面对风险的勇气。他并没有想“一旦失败”会怎样,也没有想这块钻石的价值。他只是想要切割一个东西:专注而坚定。

③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牛犊并不了解虎的可怕,它没有老牛那么多的顾虑,有的只是一股冲劲与勇往直前的信心。它不惧怕风险,甚至不知风险为何物,所以它敢于向前,有着面对前方的勇气。走在泥地中的人,如果穿着干净的鞋子,往往会畏手畏脚,不敢向前。但如果脱下鞋子,甩掉多余的顾虑,就不用再去想风险的问题,前进的步伐会更加稳健。

④刘洋在一次飞行中遭遇了飞机撞鸟事故,她并没有想“万一坠机”怎么办,而是沉着冷静地分析,同地面工作人员协商,找到解决办法,最终安全着陆。高超的飞行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她拥有面对风险的勇气。她不去想风险的问题,而只是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做。在险境中,她并没有被恐慌与畏惧打倒,而是直面挑战,扔掉顾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⑤面对风险的勇气,往往来源于我们对风险的淡化甚至是无视,而勇气又能激厉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风险。对于风险,我们不能完全无视,适当的犹患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但只看到风险,过度地焦虑与畏惧,则像矗立于我们成功目标之中的一块巨石,阻挡着我们的前行。不要过多地考虑风险,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勇气向前拼搏。

⑥在心灵的战场上,我们应坚持自己的理性与判断,战胜内心的恐慌与畏惧。不要过于计校失败的后果,将风险抛于脑后。将难关当作一次普通的练习,坚定信念,丢掉顾虑,勇敢向前。

17.

17.从第⑤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教学设计题 (3题)
材料

课文原文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第三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蹇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19.

问题:

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视角,阐述你对《窦娥冤(节选)》的文本理解,不少于200字。(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