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9题)
1. D

2. D

3. A

4. B

5. C

6. D

7. A

8. C

9. A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B

16. D

17. C

18. C

19. A

20. B

21. B

22. A

23. C

24. A

25. D

26. B

27. D

28. D

29. A

材料分析题 (3题)
材料
30.
材料中黄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材料中,黄老师带领学生到运动场讲解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引导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灵活使用教材,并能够通过自制教具、引入课外资源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材料中,黄老师将牙膏盒和肥皂盒做成道具,让学生体验点、线、面一体的知识,丰富了课程,做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最后,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反观自己的言行,以此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材料中,黄老师在课后能做到及时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经常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了自我反思。 总之,黄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材料
31.
材料中成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首先,成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成老师没有歧视英语成绩差的小萌,更没有放弃她,还给了她一张“温情支票”,并且在辅导时做到了及时激励,体现了关爱学生。 其次,成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成老师为了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通过“温情支票”的活动,带动学生学会分享,改变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了教书育人。 最后,成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成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一一履行“温情支票”上的承诺,在成老师的示范下,学生纷纷制作了自己的“温情支票”,学会了分享。成老师做到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总之,成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材料
32.
(1)“匠心”指的是独特的艺术构思,多是褒扬之词;“匠气”往往意味着缺乏神韵,鲜有独特艺术创造。 (2)文章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匠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不能简单的重复,简单的重复必然意味着原创力的丧失,难免流于匠气。工而无韵,便是匠气,性灵熔匠,方有匠韵。 其次,要有所创新。工匠的技巧、技艺,都属于“器”的层面,而在形而上的“道”的层面。缺乏创意,循规蹈矩,就只能算是“匠气”,而滋养匠心,升华匠韵,还要从对规矩的传承与超越中去理解。是墨守陈规蹈袭故常,还是推陈出新别具匠心?不同的选择,最终决定了艺术成就的高下之分。 再次,要精益求精。任何一门工艺,都要以基本的规矩和法度为基础。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成就卓越。工匠不会改变规矩与法度,更重要的,则是精益求精,从而抵达“道”的高度。 最后,要专注超越。真正的工匠精神,绝非简单的遵循规矩,传承工艺。匠心贵在专注,贵在超越,从单调的“技”的模仿出发,进一步升华为对“道”的追求。

写作题 (1题)
材料
33.
兴趣为翼 逐梦翱翔 一位科学家在餐厅一隅,捕捉到餐盘旋转与徽章图案变化的节奏间的微妙关系,进而展开钻研与探索,只为那份源自心底的“好玩”。正是这份对未知现象的兴趣,点燃了他深入探究的欲望,成为科学发现的起点。求知为钥,解锁智慧之门;兴趣为翼,翱翔梦想之巅! 兴趣是启动探索的助推剂。兴趣不仅让我们对他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更推动着我们主动迈出步伐,踏上通往探索与发现的神奇旅程。牛顿对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蒸汽顶起,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尝试,最终改良了蒸汽机;鲁班被茅草割伤了手,于是对这种野草为什么能如此锋利产生了好奇,最终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因为兴趣,我们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而发现新天地。 兴趣是不断坚持的源动力。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与困难,兴趣总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毅力,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好评如潮。文物修复师王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故宫的钟表和传统的商品不同,为了保护好文物,在修复的过程中双手必须长时间浸泡在煤油里,而且一件文物的修复少说也得几个月,然而王津却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态度坚守了四十多年。在采访中,“喜欢”是王津使用的高频词。他坦言,年轻的时候也没什么梦想,在故宫工作之后,他越做越喜欢,后来发现,修复钟表就是他的梦想,哪怕即将退休,他仍然想继续从事和钟表修复相关的工作。因为兴趣,我们会忘却坚持的疲惫与痛苦,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持续深耕。 兴趣是保持纯粹的指南针。兴趣能使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以最本真的状态去感受生活,人生也会在纯粹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年少的爱因斯坦热爱小提琴,却一直因拉不好而满心苦恼。后来,一位老琴师将爱因斯坦带到了自己的花园中,缓缓地说道:“世间存在两种花,一种能够结出果实,另一种不能结果。但那不能结果的花却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尽情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要知道,快乐本身就意味着成功。”少年爱因斯坦深受触动,此后他依然时常拉小提琴,却不再执着于成名。爱因斯坦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纯粹的快乐。因为兴趣,我们会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不被世俗的标准所束缚,保持最纯粹、最本真的快乐与自我。 兴趣,让我们迈出第一步,勇于探索;让我们不畏艰难与寂寞,不断坚持;让我们回归初心,保持纯粹。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更应继续对生活保持兴趣与热爱,去追寻那些闪耀在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