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第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 )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
中心城市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平台
二、多项选择题:第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
全面讨论了政治路线的是非问题
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概括为( )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武装斗争
独立自主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也是划时代的,是因为这次全会( )
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0年我国颁布的民法典具有鲜明道德导向。如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对道德的导向主要表现为( )
法律助推个人品德养成
法律决定道德传承的效果
法律助推社会公德水平提升
法律为弘扬美德提供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释、部署,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战略地位、工作布局、主要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是( )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首次自主执行了火星探测任务
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作出了中国贡献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2021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习近平强调,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
合作共赢
结伴不结盟
三、材料分析题: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党中央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科2
“黑天鹅”事件通常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出乎预料“的小概率事件。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的小概率事件,广泛存在于自然、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具有偶发性、难以预测性等特征。小概率事件虽然发生概率小,但并非零概率事件,若从长时段来看,只要具备相关因素和条件,就可能会发生。小概率事件的影响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且发生,就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系统性风险,给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其中隐藏的重大风险挑战,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难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既要求我们牢中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又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思维,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27日、2021年7月2日)
运用必然与偶然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
面对复杂局面应如何运用好辩证思维?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文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实践充分证明,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和阐述。《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求是》 (2021年第22期)、《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6日)
怎样认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阐述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孙中山先生在从事紧张的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建设中国的问题。1917年到1919年,他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的确,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邀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的立在世界东方。”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摘编白《人民日报》(2021 年7月2日)
为什么“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宏大构想“难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助章”追授黄文秀同志。黄文秀曾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黄文秀生在百色、长在百色,学成归来回到百色建设家乡。2018年3月,她主动要求到条件更为艰苦的百妮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埋头苦干,学经验、找路子、筹资金;砸化通电路,安装路灯,修建蓄水池,发展经济林木和砂糖桔种植业,百妮村贫困发生率从22.8%降至2.71%。2019年,百坭村实现整村脱贫。
在服务百妮村的日子里,黄文秀访遍全部贫困户,帮助村民发展扶贫产业,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赢得村民信任;她全身心扑在扶贫事业上,在城乡、村电间穿梭,用真情奉献与群众打成一片,以使命担当兑现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驻村诺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黄文秀始终扎根群众、心系群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还特别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黄文秀始终牢记当年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哲言:“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
2019年6月,百坭村连降暴雨。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利用周末看望手术不久的父亲后,黄文秀冒雨连夜返回,不料途中遭遇山洪,年轻的生命定格在30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文秀先进事迹的指示中强调,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年轻人的态度就是乡村的未来”,黄文秀生前曾在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如今,她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被广为传颂,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扎根新农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7月2日,7月27日)
材料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已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轻边防战士在皑皑雪山立下的铿锵誓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年轻航天入探索宇宙抒发的豪情壮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年轻学子发自心底的庄严承诺。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9日)
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启示新时代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历史重任?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塔言之战祸”,刚刚走出浩劫的人类苦苦求索和平进步之道。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那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当然地享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第四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要求“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然而,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被长期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为争取合法权利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展了不懈的、不疲倦的斗争,得到世界上主持正义国家的共同支持,最终汇聚成无法阻挡的时代浪潮。
1971年,美国政府虽已认识到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但又不甘心失败,便与日本政府再次提出“重要问题”案并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对此,中国政府严正声明,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共同提交的“要求快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草案,遭到美国代表的极力阻挠。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表据理力争,逐一排除了美国设置的障碍。最终,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美国代表也不得不承认:“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刚刚投票的结果,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23日、10月26日)、《环球人物》(2021年第21期)
材料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这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50年,是中国全面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50年,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50年。从“三个世界”划分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从建设和谐世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中国在每个历史关头,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并以自身发展书写了人类进步的传奇。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经历深刻调整。某些国家打着多边主义幌子,大搞零和博弈、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意识形态小圈子等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制造新的分裂、引发新的冲突。
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意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全力参与联合国事务,全力捍卫联合国的地位,全力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22日、10月25日,11月30日)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
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世界只有“一个体系”“一个秩序”“一套规则”,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重要意义?